复盘!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订单

发布日期:2024-06-08 18:41:32 作者: 乐鱼手机版

  据不完全统计,2023年上半年,国内电池产业链企业共获国内外58笔订单,其中以锂电池、储能电池系统和原材料订单为主。

  回望2023年上半年,全球新能源加速推进,行业风起云涌,尤其中国市场,新能源车企生存压力加大、动力电池二三线企业发力扩张、储能电池需求愈发旺盛,新一轮市场洗牌正在加速产业重构。

  市场方面,电动化渗透率再次提升。据中汽协数据,上半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.8万辆和374.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42.4%和44.1%,市场占有率达到28.3%。受补贴退坡以及燃油车降价抢占份额,年初国内新能源汽车出现同比下滑现象,随着4月新车上市、降价潮以及地方政策落地,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重振,销量回暖。

  供给方面,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,上半年,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52.1GWh,累计同比增长38.1%;我国储能电池累计销量达31.5GWh。

  面对下游旺盛的市场需求,据不完全统计,2023年上半年,国内整个电池产业链统计在内的共有223个投资扩产项目,其中182个公布投资金额,投资总额逾9377亿元。

  展望未来,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,包括两轮三轮及重卡特种车辆等多个领域也将逐步替代;席卷全球的储能行业需求方面也将愈发旺盛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3年上半年,国内电池产业链企业共获国内外58笔订单,其中以锂电池、储能电池系统和原材料订单为主。

  通过复盘2023年上半年电池产业链订单,对于新周期下,全球新能源市场的演变趋势以及市场机遇也可一探究竟。

  我们统计在内的58个订单当中,有29个订单为电池领域订单,占总订单的一半份额。其中,储能领域为主要订单来源,包括国电投、中国移动、中电建、中国铁塔等央企储能电池采购需求;意大利、美国、土耳其、欧洲等海外地区储能电池系统采购应用。

  可以看出,近年来储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,在发电侧、电网侧和用电侧的应用场景逐步丰富,除了动力电池应用外,储能已成为目前锂电池应用的强劲增长点,储能电池企业数量也随之增加。

  研究机构EVTank、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《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(2023年)》数据显示,2022年,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957.7GWh,同比增长70.3%。从出货结构来看,储能电池出货量159.3GWh,同比增长140.3%。

  从储能订单节奏来看,2023年也将是全球储能市场爆发的一年,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2023年到2025年储能产业整体有非常可观的增速。同时,受益于储能的高速发展,磷酸铁锂路线的锂电池细分产业增长势头迅猛。

  6月,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首次对外披露储能电池月度数据。根据目前数据统计范围,储能电池销量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,占比超99%。上半年,我国储能电池累计销量达31.5GWh,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销量31.2GWh;上半年,我国储能电池累计出口达6.3GWh,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出口6.3GWh。

  去年6月,国家能源局发布《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(2022年版)(征求意见稿)》,《征求意见稿》提出,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、钠硫电池,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。这条意见,在肯定磷酸铁锂电池优势的同时,也给了其更好的发展机会。这意味着,中国头部电池企业不仅在产能保供方面获得海外储能集成商的青睐,而且相较日韩电池企业主攻三元电池,磷酸铁锂电池在成本、安全性能等方面更具优势,使得具备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及产能绝对优势的中国企业轻松突围。

  值得关注的是,在上半年电池订单统计中,孚能科技、中比新能源已经获得钠电池订单,且一个应用于动力电池、一个应用于储能电池领域。可以看出的是,随着钠电池产业化的不断加快,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钠电池产品进入示范应用阶段。

  7月17日上午,国新办举行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,上半年,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、太阳能电池、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%、54.5%、53.1%,以锂电池、太阳能电池、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增长61.6%。

  上半年订单统计显示,海外采购需求目前主要集中于电池和原材料等领域。例如南都电源中标意大利某电力公司锂电储能系统项目、瑞浦兰钧为EnergyVault供应10GWh的液冷储能电池系统、亿纬动力向Powin供应10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、海辰储能为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,LLC.供应1.5GWh先进储能电池产品。

  美国、德国、澳大利亚等海外国家,几乎都是高电价地区,储能应用相比于国内确实要更加丰富。不过,由于本土电池供应较为薄弱的现状,海外企业主要以储能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参与市场竞争,中国储能电池产品自然也在海外大受欢迎。

  而在原材料方面,例如华友钴业向浦项化学供应三元前驱体、中矿资源向SK On供应氢氧化锂、天华新能向福特汽车供应氢氧化锂等。

  能够看出,由于中国电池产业链起步较早,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链,从技术、产品包括成本方面相比海外企业更具有优势,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的持续进行,国内企业全球化配套持续加速,出海已成必然趋势。

  除此之外,据统计,从国内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整体情况来看,截至上半年,我国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数量已达28个(包含电芯、模组PACK工厂),其中,20个工厂公布了规划产能,总计超过506.5GWh。

  受益于电池企业出海加速,中游材料企业海外布局正在提速,尤其是2023年以来,在不完全统计下,上半年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中游材料领域出海布局动态就已有14项。

  需要注意的是,从企业端来讲,海外地区存在商业壁垒、渠道资源、政策要求等多种制约因素,出海布局对于公司业务渠道、经营能力、成本控制等多方面有着巨大考验。

  上半年,“电池去库存”成为电池产业链主旋律,不管是头部还是腰尾部企业都无一幸免,整个行业进入“冷静期”。也正是如此,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残酷,作为直接决定产品性能的智能制造,也备受企业关注。

  上述订单统计中,电池厂向国内设备厂采购力度越来越大,例如比亚迪向尚水智能采购锂电相关设备、蜂巢能源与东杰智能签订设备采购合同;埃克森向瀚川智能采购锂电池生产配套设备;沃尔沃汽车向豪森股份采购包括锂电池模组Pack智能生产线、动力锂电池电芯涂覆智能生产线等。

  当前电池企业对于制造过程的效率、安全、工艺、精度等多方面还有着诸多需求,除企业自身的技术支持之外,主要方面都在于生产制造端。由于海外部分锂电设备定制周期长,成本高,技术垄断,设备国产化是必然趋势。

  随着国产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的逐步提升,也带动锂电设备市场进入了新的增长周期,上述订单也能够准确的看出,诸如比亚迪、蜂巢能源等电池厂都在采购国产设备。同时,像沃尔沃汽车采购豪森股份设备一样,未来,凭借价格和服务等优势,在完成国产化替代后,下一步将大规模为海外动力电池工厂提供锂电设备。

  东吴证券此前在研报中也分析称,全球动力电池进入新的产能周期,尤其是海外电池厂扩产加速,国内头部设备商具备全球竞争力,随着锂电设备商积极进行海外布局,将充分受益于海外电池厂相较国内偏滞后的大规模扩产。

  随着全球电池企业规划的新增加产能逐步释放,除了新扩建工厂产生的正常设备采购以外,从存量市场来看,部分旧产线还有着产线技改升级需求,以匹配日益增长的产品性能以及生产效率,我国锂电产业订单火爆情况有望持续保持。

  当前,电池行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,未来跨界布局、竞争加剧、利润走低、市场饱和等情况或许会频频出现。从市场反馈的情况去看,电池新能源行业未公开披露的订单还有很多,作为产业链企业,充沛的订单可以支撑业绩高增长,同时也代表在未来竞争中更有优势,半年报披露在即,谁输谁赢我们拭目以待。